9月3日上午,北京能环科技发展中心(EED)高级研究员张远澄以《中国借助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为题,系统讲解了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项目从立项、准备、评估、贷款谈判到实施与后评估的完整流程,并结合EED参与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来支持本国的气候行动与绿色转型,并通过南南合作不断提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镭作了题为《“两山”理念三阶段转化路径及其对全球实践模式的启示》的报告。他回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理念突破与探索、制度化推广、升华拓展三个阶段的转化路径,并结合浙江安吉等地的案例,展示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生动实践。他指出,“两山”理念不仅对中国的绿色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小岛屿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

 

图片

 

图片

 

 

 

 

 

 

 

 

 

晚上,研讨班学员们走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和光岳楼。中国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其蕴含的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生态智慧,以及其在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学员通过博物馆馆员周生昊生动的讲解深入了解了中国运河文化,参观结束后,学员们漫步古城街区,感受东昌府古城的人文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融洽。

 

图片

 

 

 

 

 

 

 

 

 

 

 

 

 

 

 

 

 

 

学员们认为,全天的学习和参观活动主题鲜明、收获丰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应对气候变化经验的理解,也通过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本次研讨班的举办,为不同国家学员搭建了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平台,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与智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