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地时间11月19日晚,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在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市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本届运动会,中国气象局派出气象保障服务团队,与所方一道紧密合作,对天气进行精准研判,圆满完成了气象保障服务任务。
这是中国气象局首次在海外实地开展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担负保障服务任务的专家团队由前后方两支队伍组成,他们来自国家级业务中心、省气象局等多家单位。这期间,团队专家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有何体会和感受?本期内容为您呈现。
讲述人:孙军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学习交流 共同成长
接到赴所支援当地气象预报服务任务时,我还在杭州参加亚残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感觉时间比较紧张。
我于11月22日前往所罗门,12月2日离开,而12月2日正是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闭幕的日子。我们与后方团队进行了闭幕式天气会商,与所方预报员也进行了充分讨论,对2日当天三个时段——上午、下午和闭幕式关键时段天气逐一分析研判,特别是关键时段18时至23时的天气,是预报的重点。当时,所罗门群岛东部洋面有个热带气压系统,未来几天它将向偏西方向移动,给所罗门群岛带来较严重的风雨影响。在2日时它距离所罗门群岛还有一段距离,最后的预报结论为多云,可能有阵雨但可能性较小。结合卫星云图和前方人员反馈的信息,太平洋运动会闭幕式期间以多云为主,风力不大,最后闭幕式圆满结束。
我每天与所方专家一起讨论天气实况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制作太平洋运动会天气专报。我们主要通过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平台和这次专门为太平洋运动会定制的两个网络平台提供分析、检验、预报产品,也教他们如何调取和使用这些产品。
11月24日,孙军在所罗门群岛气象局楼顶利用手持微型气象设备观测天气。荆浩 摄影
每天,我们监测、分析当地天气实况,拍天空照片、做观测记录,其中特别关注天空状况、降雨性质、降雨开始和结束时间、雨强情况、雷电等,并结合天气形势,观察和分析每天降雨出现特点及演变规律。
所方预报员对风云气象卫星为所罗门群岛进行的快扫特别感兴趣,认为特别有帮助。年轻预报员对MICAPS也很感兴趣,觉得多种要素场叠加显示很好用。他们还对手持微型气象观测设备特别感兴趣,我们给他们讲解了一些使用方法,他们不断拿出去亲自体验观测。
中国气象局为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开发了大量定制化产品,也建立了服务平台,但由于使用环境、使用习惯、对产品不熟悉等问题,他们并未全部使用,主要应用的是风云气象卫星快扫产品。所罗门群岛处在赤道辐合带、南太平洋辐合带、澳大利亚季风辐合带三带交汇处,同时又处于太平洋暖池区域,气候因子影响较大,再加上地形影响,天气复杂多变,他们更关注大气底层流场分析、梯度风场分析,因此当地需要开发适合的天气气候监测、分析和预报产品。
在所期间,我们和所方同行经常交流两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在离所的前一天中午,我们从当地中餐馆订了水饺,大家吃得非常开心,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吃,大家就中国吃水饺的传统、水饺的做法进行了愉快交流。
在所期间,我发现培训很重要。所方一位仪器组的技术员通过参加中国气象局举办的远程国际培训班系统学习了诸如卫星、数值预报、气候、观测仪器等多门课程,其中两门课程取得了优秀成绩,他感到特别自豪。他们非常爱学习,希望能到中国参加学习和培训,并期待中国气象局多多开展针对太平洋岛国的相关气象培训。
此外,技术交流也需要加强。中国气象局在观测技术、资料分析技术、预报平台建设、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但所方了解的很少。另外,对于卫星、雷达、中尺度数值模式、短临预报等他们也很感兴趣,因此希望中国气象局能将这些技术通过分享与交流带给太平洋岛国。
(本报记者徐嫩羽整理)
讲述人:韩丰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在异国他乡感受“中国速度”
10月19日,中央气象台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接到国际援助任务,要选派一名技术专家,先行前往所罗门群岛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所方当地气象服务能力、数据和网络支撑条件以及运动会保障的软硬件需求,以便制定适合的活动保障方案,使前方首席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后方技术团队新研发的预报产品,协助所方做好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赛事气象服务保障。中央气象台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派我承担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出发前,我们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等单位调研了相关产品和预报平台,并向四位首席收集了关于当地业务平台、服务产品需求等各种专业问题,以及吃饭、交通等生活问题。带着长长的问题清单,11月1日,我们启程前往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开启了中国气象局对所罗门群岛的首次实地访问。
11月已经进入所罗门群岛的雨季,岛上经常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不知道哪块云彩会带来降雨。抵达当天下午,我们就遇到了一场典型的雷阵雨,毫无预兆地来临,又毫无预兆地结束,而且一个下午就下了三次,这更让我感受到了气候背景的差异性和此次服务保障任务面临的重大挑战。
韩丰(左一)和相关专家在中央气象台分析研判运动会闭幕式天气。徐嫩羽 摄影
在所方预报员的协助下,我们在气象局的业务机上成功部署MICAPS4国际版客户端,并对中国气象局在海外节点部署的专项保障网站进行了调试,展示了各个平台的核心功能和终端产品。最终,确认了海外数据节点的有效性和必要性。11月3日下午,我们与国内保障团队进行视频连线,及时汇报现场调研结果。
所罗门群岛气象局的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由于各种原因,当地大部分自动站都无法正常工作,全国唯一的探空站也由于没有经费购买探空气球,在多年前就停止了观测。在气象局和观测站进行现场调研时,所罗门群岛气象局局长大卫·希巴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所方待维修的设备,以至于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我是否能帮助他们维修观测仪器。
在当地为期三天的现场调研很快就结束了,这次保障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速度”的非比寻常。中国中土公司迅速在所援建了一批一流的运动场馆,不仅保证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也成为霍尼亚拉的地标性建筑。同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气象局就迅速组织前后方气象保障团队,搭建预报平台,研发预报产品,圆满完成太平洋运动会气象服务保障任务。
讲述人:荆浩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从忐忑到从容,我的异国之旅
虽然我曾参与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世园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但出国参与重大赛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还是头一次。
接到任务之前,我对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天气气候背景以及此次运动会的保障需求、流程等情况都知之甚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开始补课,并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出行前的三周时间里,我寻找、翻阅了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等专家交流,尽可能多地了解所罗门群岛的天气气候特征、气象要素历史极值、影响系统等。
运动会闭幕式当天,荆浩与所方预报员针对关键时间点开展天气分析讨论。孙军 摄影
我通过调研学习了解到,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受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影响,潮湿闷热多雨,短时的雷雨局地性和日变化显著,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这对举办室外大型活动来说是个不利条件,也给在当地开展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增加了难度。
在赴所之前,我每天对所罗门群岛的天气实况和环流条件进行监测与分析,并针对开幕式天气,参与了多次天气会商和运动会保障服务工作调度会。
运动会开幕式举行当天,我和其他专家一直保持视频连线,监测所罗门群岛及周边云系发展状况。当地时间11月19日晚,多云、微风,精准预报助力运动会成功开幕,为我启程赴所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增添了信心。
11月22日,我和孙军正式启程,经过近20个小时的飞行,23日上午抵达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
一出机场,我们就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当地的湿热气候。
在所期间,我们每天制作发布《太平洋运动会气象服务专报》,交流预报思路。与在北京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一样,围绕天气要素的细微变化我们也是反复研判,对不确定性天气也会很纠结,对服务专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在所罗门群岛,我们除了是预报服务人员,还是气象观测员。当地缺乏实时高分辨率气象观测资料,给做好精准的短临预报服务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每日进行人工观测记录,通过分析天气实况,加深对当地天气变化机理的认识,为做好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积累宝贵的气象资料。
在运动会闭幕式的前一天,举行了第二次中所联合视频会商,我代表在所的中方预报团队做会商发言,分析研判闭幕式关键时段的天气情况。当时,针对降雨概率低、中、较高等判断,我们与所方预报员进行了长时间的充分讨论,晚上回到酒店还用邮件交流降雨的概率大小以及后续热带低压的影响。经综合研判,我们还是预报“闭幕式期间降雨概率低,以多云、微风为主”,而降雨概率在后半夜明显增加。
当地时间12月2日晚,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闭幕式顺利举行,当时的天气实况与此前预报结论一致,气象保障服务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闭幕式结束不久,体育场周边天气转阴并有明显雷暴影响,这又是一个气象保障“人努力,天帮忙”的成功典范。
首次国外气象保障服务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此次气象保障服务,展现了前方工作团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在资料短缺等压力之下,面对复杂天气仍能保持清醒头脑,专业、自信地去预报和服务。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充满信心,继续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
(本报记者叶芳璐整理)
讲述人:漆梁波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万里之遥 幸不辱命
10月18日,我接到通知,中国气象局拟选派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去参加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地点是所罗门群岛。
放下电话,我马上查询了一下所罗门群岛的确切地理位置,之后的三个星期,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所罗门群岛的天气和气候资料,并开始尝试制作当地的预报。
当地时间11月11日,我和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作为首批赴所预报专家,到达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
到达之后,我们发现当地气象部门没有业务预报分析系统,天气预报主要是针对所罗门群岛各省区和各海区,不专门针对一个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更不要说为场馆所在地提供精细化预报。
11月13日下午,在所罗门群岛气象局预报中心,漆梁波与所罗门群岛气象局局长大卫·希巴讨论商定预报产品样式。杨国杰 摄影
第二天,我们和所罗门群岛气象局局长一起讨论太平洋运动会的相关预报和服务安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和不断沟通,依据不同预报时效设计的预报产品样例和工作流程基本获得双方的共同认可。11月15日,我们和所方预报员一起协作,发出第一份太平洋运动会专报,当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但我们还不能放松,开幕式天气的准确预报,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白天冒着烈日进行观测和记录,夜间继续讨论预报。热带地区的日照强烈,没过几天,我的头部和脖子就红了一圈,像戴了一层套纱。
开幕式之前,有两次中所联合天气会商,会商的流程都需要提前与所方局长和预报员进行沟通。经过磨合,所方预报员与我们工作上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大家相处也越来越愉快。
当我完成开幕式预报任务回到国内,通过视频会商连线与所罗门群岛的预报员相见,他们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开玩笑地说要请我吃煮香蕉(所罗门群岛特有的餐食),对中方预报员的热情和感激从屏幕中“溢”了出来……
18日下午,我们和所方预报员进行现场会商,并与中国气象局后方保障团队进行积极沟通,得出至关重要的太平洋运动会开幕式精细化天气预报意见:开幕式当日下午到傍晚,场馆附近有短时阵雨;开幕式期间,多云转少云。19日整天,我们一直在所方气象局值班室,紧张地观测和分析天气的变化。早上晴天,上午云系开始增多;刚过中午,值班室外就下起了阵雨,后面天气阴晴不定,接近晚上6点,值班室附近又可见降水云系,此时云系开始西移,场馆附近逐渐转为多云天气。一切都符合预期,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到晚上7点,开幕式开始,所方当值的两位预报员深感骄傲,跑来和我们一起庆祝,并拍了很多张照片。我们一起分食了大面包和香蕉,他们不停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The Solomon islands finally makes it, but China is the greatest helper。”(所罗门群岛终于做到了,中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忙碌紧张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11月23日,我们与第二批赴所预报专家胜利会师。经过两天的工作交接,我们于26日离开霍尼亚拉返回国内。回国后,我仍继续关注太平洋运动会气象保障情况,参加了12月1日举行的中所联合闭幕式天气会商。尽管闭幕式当天,天气也十分复杂,洋面上有热带系统活动,但经过前后方专家的讨论,认为在闭幕式期间,热带系统的降水影响尚未到达。12月2日夜间,闭幕式隆重而欢乐地开始,天气以多云为主,各项仪式和节目正常举行。本届太平洋运动会精彩纷呈,我们的气象保障服务也取得圆满成功。
(本报记者徐嫩羽整理)
讲述人:杨国杰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一起值班的日子
接到这个援外任务时,时间非常紧张,当时我正在局里的一个专项规划编写组里封闭工作。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从11月中旬开始,留给我们援外团队赴所前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
广东省气象局很重视此次援外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保障团队,其中减灾处负责调度各单位人力和资源,保障支撑团队工作;局办公室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出访外事手续办理,保证按时顺利出行;省气象台负责派出首席预报员到前方现场保障、检验评估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以及前后方工作的协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负责研发所罗门群岛版本的区域数值模式和海洋模式;数据中心负责产品的展示处理;卫星站利用风云四号卫星、“葵花”卫星开发针对所罗门群岛范围的卫星产品。
所罗门群岛气象局位于首都霍尼亚拉市,负责全国的天气和海洋监测预报预警、气候变化研究、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等业务。全局工作人员有50余人,预报员15名,包括一名首席预报员、四名高级预报员和其他数名初级预报员。
杨国杰在观测天气。漆梁波 摄影
和当地预报同行一起工作后,才真切感受到所罗门群岛气象事业发展确实还处于相对初级的状态。在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向所罗门群岛气象局介绍了中国气象局为他们开发的网站、业务平台和产品,并制作太平洋运动会专项气象服务流程和产品。
由于缺乏可信、充足的观测资料,我们每天都会分时段爬到气象局楼顶观云测天,进行人工观测记录,与卫星云图、预报产品对比,分析天气演变特征和规律,评估模式预报产品性能。整个运动会期间与他们一起工作、值班,尤其开幕式当天更是在气象局从早上一直坚守到晚上11点开幕式结束。开幕式这天恰逢周六休息,而他们的局长到中国访问,首席预报员到瓦努阿图参加会议,在单位的只有个别值班预报员。开幕式后两天我们迅速组织了总结交流会,与他们复盘讨论。他们对我们这种尽心尽责的态度非常惊讶和感动,并表示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这样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投入与他们一起工作。离开前一周,我们多次感受到他们的友好和谢意,那几天多位预报员都频繁说“谢谢”或“我们会想你们的”。同期,所罗门群岛气象局局长大卫·希巴在广州出席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启动仪式和参加气象业务培训期间,也表达了对中国气象局和援所专家的衷心感谢,并希望继续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同行。
“这是中国气象首次走出国门(开展服务),是中国气象迈出的一大步,未来必然会有更多这种援外工作,这践行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国家战略利益。高质量完成境外任务,会让外国人真实感受到中国的友谊,对华人更友好,从而给在外生活工作、学习、旅游的华人增添一份无形的保障。”中国驻所大使馆官员表示。
这次特殊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境外气象保障服务任务不是个人的事,也不仅是气象部门的事,而是切实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