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4HJF-B7Ze7lYcBYpFOVdKg

 

9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王谋研究员以《碳关税、单边措施影响与国际治理》为题,围绕碳定价单边措施(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 为核心)展开全面分析,系统阐述了碳关税及隐性碳关税的定义、欧盟 CBAM 的设计细节与发展历程,评估了其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措施在合理性、合法性上的争议,并最终提出了国际治理路径及应对建议,核心立场是强调单边碳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呼吁通过多边机制规范全球碳治理。

 

 

 

 

在上午的讨论环节中,来自古巴环境科学技术部的学员帕维尔・莫拉莱斯・迪亚斯(Pavel Morales Díaz)分享了《海岸防护:一项全球性挑战——古巴应对海滩侵蚀的经验》的主题报告。他聚焦 “海岸防护” 这一全球性挑战,系统阐述了海平面上升等缓发性气候事件引发的海滩侵蚀问题,结合古巴及加勒比地区的实践案例,分析了侵蚀成因、解决方案及项目实施路径,旨在分享古巴在海滩管理与修复领域的经验,并推动国际合作。他指出海岸侵蚀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性挑战,单一工程措施难以根治,需采用 “软工程为主、硬工程为辅、结合适应性管理” 的综合策略。同时强调通过多边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海岸防护能力,推动 “科学 + 实践” 的治理模式,平衡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9月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王娟教授以《蓝色经济与海洋旅游》为题,立足全球海洋生态退化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双重背景,通过梳理蓝色经济的概念内涵、全球实践及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结合海洋旅游的资源特征与产业动态,揭示了二者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中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雷州半岛、舟山群岛等典型案例剖析,指出当前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认为中国蓝色经济需通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突破及治理协同突破发展瓶颈;海洋旅游则需强化产品差异化、IP 化,通过技术创新破解生态伦理困境。该报告旨在为中国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海洋旅游可持续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在讨论环节中,来自阿尔及利亚能源、矿产和可再生能源部的学员纳比尔・塞拉米(Nabil Sellami)系统梳理了该国在气候变化应对与绿色产业发展中的挑战、行动及需求。报告提出三大核心需求:一是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二是强化能效管理,建立并执行能源效率法规,推广节能技术与设备;三是吸引外资与技术,通过国际合作弥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金与技术缺口。他表示,“唯有通过技术共享、资金融通与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由聊城市文联主办、聊城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聊城市第九届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在水城广场温情启幕。研讨班学员们应邀参加了本次展演活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石莹丽教授全程陪同学员参加了本次文化交流活动。璀璨的灯光与灵动的舞姿交相辉映,为本次研讨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艺术亮色。伴随着欢快的鼓点与独特的吟唱,来自萨摩亚、汤加、基里巴斯等的学员登台表演了当地舞蹈。萨摩亚学员的舞蹈动作舒展有力,展现出海岛民族的热情奔放,以灵动的舞步诠释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一位学员表示,“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活动,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如此令人感动的文化表演!同时来自太平洋岛国地区的舞者也展现了出色的表演。”

 

 

 

 

 

今日的系列活动将全球宏观议题与各国本土实践相结合,既通过专家讲座为学员构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学员们的主旨报告也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在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具体情况。舞蹈作为无国界的“语言”,成为学员之间情感联结的独特纽带。晚间的文化互动活动,不仅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更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信任。这种文化层面的交流,与专业研讨形成互补,既丰富了活动的内涵,也为各国学员之间搭建了超越专业领域的友谊桥梁,为长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